我为什么要在一所农林大学做新闻?

  今天,小编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作者道出了小编的心声,正是因为那份热爱,才一直坚持走下去。

  前段时间看到隔壁院校公众号发的迎校庆推送,忍不住转发到了新闻中心部长们的群里,几个人翻看着这些没想到的创意,在群里“感慨万千”。

  我大二,在新闻中心的第二年。

  记得当年大一加入新闻中心的时候。在贴吧看到了校会的招新帖子,跑去人满为患的B101听招新宣讲,领到报名表之后小心翼翼的折都没敢折。当时的部长高冷到不行,面试时面无表情的坐在第一排,一张冰块脸让我自我介绍的声音都有点发抖。

  一年多过去了,我只记得那天他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

  “服从调剂吗?”

  我说:“不。”

  这大概是那天我回答得最干脆的一个问题了。

  后来,在新闻中心,我见过摄影部扛着相机出现在寒风瑟瑟的篮球场足球场,部长和干事一起在办公室通宵剪片;看过采写的孩子们抱着电脑在晚会现场出稿,神情紧张地跟后台核对名单、数据;看过网编部在审核群一遍遍修改推送,终于赶在23:59分群发时的如释重负;看过设计部无数稿的设计图,还有主任每天晚上像周扒皮追长工一样的催稿。

  我们一起商量创意,跟进大型活动的前期宣传、新闻报道和后期回顾,尝试用视频和H5等等新鲜的方式进行活动宣传;公众号底部开设分栏,热点话题发布线上互动,节庆日推送摒弃百度百科的无聊介绍而是使用原创特稿。十月份开始推出每月的活动资讯回顾,无论如何,这都是个好的开始。

  1008这间办公室成了新闻中心每个人最常待的地方,和舍友爽约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和新闻有关的微信消息从来都是秒回,可一忙起来却老是忘了回爸妈的微信。

  舍友经常问我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她们说,你看,其实很少有人关注每天文末的“摄影文字 编辑”究竟是谁,大家关注的永远都是被歌颂者又不是你们这些歌颂者。你都写了两年了,有几个人记得你呢?

  很多个发完新闻从办公室走回宿舍的夜里,我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

  是的,北农甚至没有开设新闻专业,当初我们也只是因为纯粹对文字和摄影的热爱,而非所谓的“新闻理想”来到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没有稿费,少有时间出去玩,拍摄-修片-写稿-改稿-排版,这就像一个死循环,沉重的任务在不断地消耗着我们的情怀。

  但。

  如果没有我们,许多校园活动大概从开始到结束都不为人知;如果没有我们,晚会幕后人员的付出将一直被隐藏在幕后;如果没有我们,老教师、老校友的故事与镜头,将永远被时间带走;如果没有我们,许多同学们的想法、建议也许始终找不到倾诉的入口。有些事情我们不做,就没有人做了。这是校媒人的担当,也是每个学生记者的担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一所农林大学做新闻。相比有新闻院系的大学不同,在北农,新闻中心的作用并不在于培育未来的新闻人,而是更多的承担了传播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的责任。我们希望,这些小小的努力能让这所我们深爱的学校变得更加活泼、自由、开放。

  希望当我们并肩走过这一年的风风雨雨,在经历过无数挫折与成功、委屈与欣喜之后,我们还能说出那句:“我心澎湃如昨”。

来源:学生记者团 作者:刘睿智 编辑:李采虹??更新时间:2016-12-30 15:21:24【关闭

上一篇:我校新闻中心记者团、校史馆解说团联合举办十周年庆典暨2016年度表彰会
下一篇:十年砥砺步步铿锵 风正帆满初心不忘--新闻中心十周年“献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