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不出色——听诗词大会擂主夏昆谈他的教育观

  长发、高个子、络腮胡;休闲装扮、不修边幅;爱笑、爱弹吉他、爱摇滚;是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金牌擂主,也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的语文教师,他,就是夏昆。  

  “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专栏作家,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这是夏昆对自己的高度总结。他自封“国子监四门博士”,因为除了教语文外,他还为学生开了“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3门课。夏昆说,他不相信一个没有个性的老师能成为优秀教师。  

  他究竟如何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开启一扇窗?又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保持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请跟随中教君一同走近这位特立独行的老师吧!  

 语文其实是美学  

  “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我们的教育不是什么麦田,而是一间屋子,里面关着学生,也关着老师和家长。我要做的就是把想来挡住窗户的人一脚踢开,告诉里面的每一个人,窗外有很多很美好的景色。”  

  自从1998年开设3门鉴赏课以来,有人质疑他不务正业,然而他却说,成绩很重要,但人不是为了成绩册上那几个愚蠢的阿拉伯数字而活着。他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这教室的四面墙,穿越高中的3年时光而陪伴学生一生。他要给学生“开窗”,让他们通过艺术的窗户看到外面更加广大而精彩的世界。  

  当然,夏昆也经历过学生的不理解,曾经有学生上课时在下面玩手机;也有很多学生心疼珍贵的时间,看课本,做作业;而有些学生,干脆就睡着了。有时候夏昆会提醒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没有过分要求。他告诉学生:“我只是为你们打开一扇窗,让你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风景,至于你是否喜欢这风景,我无法强求。”  

  夏昆相信,不管是音乐还是电影,或者是诗词,只要是美好的东西,都是个人成长中最宝贵的养料。而作为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美好带给学生,或者带给更多的人。他甚至自己出钱买了一个画质不算好的DV机,记录下学生们的每一段分享。

  在夏昆的教学观念里,语文基本功读写听说都很重要,把文学局限于文字,本身是一种浪费。语文从来不是割裂开的文字,不是试卷上的分数,不是教学的任务。语文是美学,是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这样的美值得欣赏,并且一定有魅力。

  “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的学生走进大学之后,跟他们同学谈高中语文,他们同学说各种学习、各种考试、各种暗无天日;而我的学生却是各种诗词、各种音乐、各种电影、各种丰富多彩。”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对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很多物质欲望,而缺少对美的感受。他希望将教学中美好的东西带入学生的生命,让他们看到社会、历史、人文、诗歌等之外的东西。  

  教育需要非常心软的人来做  

  其实,夏昆曾经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应试高手,对高考题的研究头头是道,和同事们创造了学校的升学奇迹,也曾经凭借学生优异的高考成绩获得各种荣誉,但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他。  

  2003年,夏昆曾教过的一个女孩可可因高考复读失利而自杀。可可绝对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就是对分数重视到了严苛的地步。在当时,并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大家甚至常拿可可的“上进”教育那些不听话的孩子:“看看人家!120分的卷子,只是因为没有考上110分就哭了,你们呢?考六七十分还得意洋洋!”  

  可可出事后,夏昆反思“我们的教育,有冰冷的分数,有残酷的竞争,有畸形的师生关系,就是没有看到生命。”夏昆幡然醒悟,离开了那个学校,那座城市。从此不唯分数是从,认为教育的信仰只有一个——回归常识,成全生命的美好。  

  夏昆认为教育是为了生命,而不是生命是为了教育,“其实,教育是需要非常心软的人来做的事情。在其他岗位上干坏事或许问题还不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心太硬,受害的就是一个个学生,而且他们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啊。”  

  教师必须先丰富自己,才能给学生展示丰富的世界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来源,但教师中缺少真正有学问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这个学习包括从教之后的学习,也包括学习将自身资源如何更好地运用到教育中。  

  夏昆用十年时间啃下了二十四史,这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老教师给他的建议。初期,目标是每天至少看一卷。为了强制自己,他在当时使用的Windows98系统上设置了一个预定任务,每天晚上8:00,不管是在听音乐还是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系统就自动打开二十四史阅读系统,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正是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每每惊讶于他上课时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经常一节课下来,夏昆连书都没有翻开,但是一切却了然于胸,毫厘不爽。

  夏昆说,我坚信,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是丰富的,才能给学生展示丰富的世界。真正的阅读,其目的应该是超越职业藩篱之上的,也正因为这种超越,阅读给职业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才可能是强大而深远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韧的战斗,日拱一卒,终有所获。要以自己专业为圆心,划定学习范围,理论上说博览群书更好,但是我们时间空间都有限,所以以专业为圆心发散也许比较靠谱。夏昆也经常告诫自己,老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去刷新和挑战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才是一个老师真正的生命状态。  

对待学生应该尊重差异,不以成绩论英雄  

  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尤其是如何对待差生?  

  夏昆说,对老师来说,学生的成绩很重要,这是教师在学校安身立命的资本;但对学生的生命来说,成绩未必是最重要的。

  其实,夏昆曾经也是一名差生,几乎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后来因为遇到了生命拐角处的语文老师梅素清。她把夏昆从全校最差班转到了尖子班,从而改变了夏昆的一生。她将一个很多老师都避之不及的学生,变成了学校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她让这个后来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学生明白了,给几乎处于绝境的学生一片阳光、一次机会,有多么重要。

  夏昆教过一位叫“小婷”的彝族女生,学习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当时,她还在跟一个高三年级的男生谈恋爱,这也是犯忌的。高中毕业前的一天,夏昆找小婷谈话,鼓励她说:“恭喜你,很快就要度过这段仅仅以成绩判定你的阶段。不管你是否能考上大学,下一个人生阶段都将灿烂美好。”后来,小婷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男朋友则考上了清华大学。现在,他们已经结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高大帅气的逸东成绩很差,高考的时候语文都没有及格,不过在一次鉴赏课上,他与大家分享了一部日本动漫,并悄悄地将事先收集好的樱花花瓣藏到教室的电风扇页上,当教室里音乐响起,一片片樱花花瓣从缓慢转动的扇页上片片飘落,像一阵美丽的樱花雨。直到很多年后学生们还能回想起来这次非常难忘的鉴赏课。  

  逸东毕业的三年之后,曾给夏昆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到大学以后经常负责一些社团活动,甚至受学校委派全国去出差。后来,他因为出色的策划能力和丰富的实干经历,与众多研究生博士生竞聘某奢侈品牌的高层管理,竟脱颖而出。  

  夏昆心里装着很多这种“差生”的故事,美好而又另类。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榨”出学生最后一点“剩余价值”,教育的效果应该是10年或者20年之后才能看得出来的。  

  “我不愿意做”的背后是“我想做”  

  曾经,夏昆曾写过“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不愿“看见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办,就‘恨铁不成钢’”;不愿“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几乎不看别的书,除了上班上课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做”;不愿“以为教材就是真理的代表,更不允许学生对课本提出疑问”;不愿“以为学生的成绩就是学生的一切”……  

  后来,夏昆又写道“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追求教育的本性,用最真实的心来从事教育;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高居于应试和分数之上,并且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用温和的坚持来表明我对教育的认识,以现实功利的损失来换取教育的良知;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使这是一条只有我一个人走的路,我也要在这条路上一意孤行;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因为我坚信智慧和美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其他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夏昆有着“不可多得的清醒与独立”;学生评价说,夏昆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洗涤;也有人称,夏昆绝对是对教育埋怨、批评最多的人,炮弹最密集,火力最猛烈。面对不同的声音,夏昆不过多解释,只是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钱理群称赞夏昆和他的朋友们是一群“永远都走在路上”的教育行动者。他说:“他们把自己的教育信念、理念化作日常教育伦理和实践,又反过来用实践的成功,来证明、发展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念,在现行体制下撕开一个裂口,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寻找一个空间。”  

  “我坚信这世界上还有善良与美好,教育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许我们就是在为未来奠基;没有人会记得我们,但是我们留下的印记已经在孩子身上了,这就是希望。哪怕微不足道,中国的教育也许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这样特立独行的夏老师,在给学生的“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三门课上会呈现怎样的精彩呢?中教君帮大家淘来了夏老师所写的课程自白和部分课单,音乐、诗词、电影——看看,夏昆老师的课是不是你想都没想过的课?  

  让学生拥有对美的感悟和珍惜音乐鉴赏课  

  17年前,当我第一次把吉他带进教室,教学生们唱英语歌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件事对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影响会如此深远。  

  我并不是英语老师,而是语文老师。那时候,我刚担任新高一的班主任,我们的学校是大山里小镇上一所子弟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科任老师开展教学。为了给英语老师提供帮助,我想到了教学生唱英语歌这个点子,因为这也是我当年学英语的一个秘诀。  

  于是我带上我的吉他,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讲完有关事务之后就教学生唱英语歌。从《雪绒花》到《昨日重现》,从《无心快语》到《此情可待》,十几首歌教下来,学生的英语水平还真有了些提高。而这时候更有学生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于是我想,为什么不干脆开成一门课程呢?  

  那时候我才二十多岁,比学生大不了多少,课下跟他们称兄道弟。我觉得好朋友之间,好东西是应该分享的,于是我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开设一门特别的课,这门课不考试,也无关分数,这就是音乐。  

  我们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感受与命运的抗争,从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感受最美好纯洁的爱情,从维瓦尔第《四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巴赫《托卡塔与赋格》中感受信仰的神圣……  

  当这届学生毕业后,我明显看到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他们拥有对美的感悟,更拥有对美的珍惜。  

  尽管他们后来都没有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但是很多人告诉我,音乐一直陪伴着他们,他们为高中这段音乐之旅感到幸运。  

  从那时起,音乐鉴赏课成了我和学生的审美时间。不管我是否当班主任,我都会见缝插针地带学生欣赏音乐,到现在,音乐讲座的内容已基本固定,形成了独有的课程体系。  

附课单  

音乐鉴赏课目录  

1.序言  

2.飓风下平静的海面——摇滚  

3.永恒不朽的爱情悲歌——《梁山伯与祝英台》  

4.欸乃一声山水绿——《春江花月夜》  

5.大师也恶搞——圣·桑《动物狂欢节》  

6.凝固美的瞬间——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7.童趣的美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8.如果青春能等待——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睡美人》  

9.为了自由——贝多芬《哀格蒙特序曲》  

10.那场浓浓的思乡——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11.为了祖国——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12.牺牲:英雄永远的宿命——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13.音乐中的历险——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一千零一夜》  

14.面对命运的挑战——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15.东篱把酒的梦幻——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16.永恒的乐章: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光与影的世界电影鉴赏课  

  到了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材通常会有一个戏剧单元,为了辅助教学,我和其他老师一样,也会给学生放映《雷雨》、《茶馆》等电影。每到这时,往往就是学生的节日。这时候我在想,有那么多好看的电影,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些让孩子们欣赏呢?于是我开设了电影鉴赏课。一部好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好的电影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而要鉴赏一部好电影,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审美水准和相关知识。  

  我精选了十余部中外优秀电影,利用班会、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映,并在观影后以讨论会或周记的方式对电影进行探讨。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晚自习,整幢教学楼的孩子都跋涉在书山题海中,我们的教室却关着灯,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光与影的世界里。  

  整个20122013学年,我们的电影课持续进行着,一本由我和学生共同创作的“电影书”也随着电影课的开展而生长着。20132014学年上学期,《教室里的电影院》终于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本在高中阶段系统开设电影课的专著,内容包括开设电影课的缘起,电影课的开设方法、选片原则、观影准备、观影过程。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在每部电影观看之后学生们写的数十篇影评。  

  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电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这种神奇感永存和再生。”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一起体验这无与伦比的神奇。  

电影鉴赏课目录  

1.爱——永恒的主题:《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为黛西小姐开车》、《剪刀手爱德华》  

2.艺术惊鸿:《毕加索的奇异旅程》、《海上钢琴师》  

3.艰难时世:《三峡好人》、《活着》  

4.另眼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浪潮》  

5.别具一格的结构:《罗拉快跑》、《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暴雨将至》  

6.自由与救赎:《宾虚》、《勇敢的心》、《肖申克的救赎》  

7.尊严:《护送钱斯》  

  给学生舞台,他们就可以创造奇迹诗词鉴赏课  

  我知道,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在考试、分数的掌控下,许多原本美好的事物被异化了,变得令人生厌,比如诗词。  

  我曾经在《唐诗的江山》后记里这样写道:20年前,我上高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郑重地拿出了一个崭新的作业本,用直尺从中间把本子分成两半,右边抄宋词,左边抄唐诗,抄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想,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除了课文,诗词的世界居然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动人,于是决定我必须拥有一个自己的诗词世界。  

但当我成为老师时,我的学生面对诗词只剩下一句话:“这个要不要背?”这使我感到一种无奈和凄凉。  

  我决意和学生一起找回诗词的本来面目,找回本属于它的美丽。于是我开设了学生主讲诗词鉴赏课。  

  刚开始我想,课文学习都经常出错的学生能够自信地上台讲解吗?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首现代诗,很有水平。讲解完了,他说:“今天这首诗我没有写作者,因为作者就是我自己。”  

  那一瞬间,我和同学们都惊呆了,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想象不出,这个几乎每科都挂红灯的孩子,居然有这样的灵气,有这样的才华。  

  孩子们的创造力似乎没有止境。每届都有那么几个学生,第一轮还没讲完就迫不及待地问:“夏老,是不是只能讲诗歌?我能不能讲散文?”“夏老,我很喜欢这篇古文,能不能给同学们介绍?”……  

  几乎对所有的请求,我的回答都是一句话:当然可以。  

  于是,就有学生把几首诗放在一起做比较阅读;有学生给大家开设了“泰戈尔诗歌讲座”、“日本俳句讲座”、“客家话讲座”、“自由与民主讲座”;还有的刻光碟、做PPT,全方位进行介绍……  

  于是,诗歌鉴赏课演变成了“百家讲坛”。  

  我利用每节课开始的510分钟,让学生事先选择诗词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抄写到黑板上讲给大家,之后我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抄写、分析诗词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以免以讹传讹。这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是极高的,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诗词储备,逼着我课下恶补诗词。  

  如果说,20年前用作业本抄写诗词是我写作《唐诗的江山》的缘起,那么,给学生开设诗词鉴赏课就是写作的直接触发。2007年,《唐诗的江山》问世。那时,我真切地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诗歌鉴赏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的,主要是想学生多接触诗歌,为高考的诗歌鉴赏以及作文做准备,可是现在,我的想法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人生如果有美的东西相伴,不管这美的是音乐还是诗歌,是绘画还是舞蹈,那么,人生都会因此而更精彩。当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忆高中的时候,能够想起那么多美丽和温馨的瞬间,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整理报道 编辑:孔敏 吴堃??更新时间:2017-05-25 15:47:09【关闭

上一篇: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一位乡村老师的教育设计
下一篇: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什么?——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毕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