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一本好书的字里行间内嵌了一个旷阔无垠的精神世界。

  漫漫人生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或者时刻,我们从书籍那里,感到了充实与幸福。

  11月2日,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新鲜出炉!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1.《里尔克诗全集》

  2.《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

  3.《德国天才》

  4.《汉学书评》

  5.《文明中的城市》

  6.《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

  7.《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8.《存在与时间》

  9.《怎样观察一棵树》

  10.《中国乡约制度》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入围好书”

  1.《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

  2.《宗教改革史》

  3.《文明的滴定》

  4.《十字军史》

  5.《作为武器的图书》

  6.《罗马革命》

  7.《林纾家书》

  8.《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9.《最后的乌托邦》

  10.《莫斯科的黄金时代》

1

  《里尔克诗全集》

  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

  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

  收录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之一。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评委推荐

  《里尔克诗全集》是我一直在看的,大家对里尔克的诗应该都非常熟悉,德语的诗歌翻译是非常严谨的语言,德语的翻译会丢掉很多德语本身语言中的气质。我们以前很多里尔克的翻译是从英语转译过来的,这个是从德语过来的,当时它出版的时候我就买了。这是非常好的一本书,里面还有一些对于里尔克的注释。

                          ——李舫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而这一朵:她无可替代。

  要变成一百只蝴蝶

  才能读遍你全部的书页。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作家,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德语文学史上唯一堪与荷尔德林比肩的诗哲,对中国白话诗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

  瀑布已经冰结,

  寒鸦僵硬地蹲在池边。

  我美丽的爱人双耳通红,

  盘算着一个恶作剧。

  阳光吻着我们。小调式的一个音

  迷于梦地浮飘在枝丫间;

  我们继续行走着,所有毛孔

  都被清晨的馨香充满。

 2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

  “剑桥政治思想史”的最终一卷

  回首二十世纪政治思想

  荟萃高端学界持中之论

  对二十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每项重大议题都有专章讨论

评委推荐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在19、20世纪产生很多重要的政治学家、思想家以及思想流派,他们对当代,尤其二十世纪以后到现在国家政治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深厚,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

                           ——杨平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我特别推荐《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书一点不晦涩,很容易读,既是经典,又和现实有密切的联系,是一本好书。

                            ——袁晞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20世纪,一个充满动荡的世纪。

  为什么说“任何渴望安居乐业的人要是生在20世纪那可是倒大霉了”。

  3

  《德国天才》

  一封“写给日耳曼知识分子长达850页的情书”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一本书读懂100余位德国天才

评委推荐

  《德国天才》这样一些书是属于能够开拓一个知识层面,让我们看外面的或者看本身的社会,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两道眼光会更加清晰,加了一个眼镜一样的。

                        ——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巴洛克时代的结束、音乐家巴赫的逝世到1933年希特勒的崛起,德国从一个文化贫瘠的西方国家转变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强国——甚至比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更具创造性、更有影响力。

  在这部“写给日耳曼知识分子长达850页的情书”中,展示了自18世纪中叶以来德国涌现出的灿若星辰的天才人物和大师,贝多芬、康德、尼采、歌德、瓦格纳、孟德尔、普朗克,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弗洛伊德、勋伯格、约瑟夫·博伊斯、于尔根·哈贝马斯、约瑟夫·拉辛格等等,以及在他们的影响和推动下,德国在思想、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尽管两次世界大战一度折断了这一进程,致使天才锐减,但颇有兴味的一个现象是“盟军的获胜是由于服务于我方的德国科学家比服务于对方的德国科学家更为出色”。

  谈起著述缘由,彼得·沃森说,美国和英国说的是英语,但他们很清楚是在用德语思考。这部书力图纠正被纳粹罪行的阴霾所笼罩的关于德国的陈旧观念。追溯历史真相,探索德国天才的起源,深刻分析德国的科技文化何以能蓬勃发展?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将如何持续影响我们今日和未来的世界?

德意志的哲学大师: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谢林、赫尔巴特

  德国天才的涌现和德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决于五个因素:受教育的中间阶层、内在性、教化、科学研究、对共同体的救赎精神及文化悲观主义。

  这部著作最为出色的品质就是它将科学发现置于文化史的内核,用引人入胜的科技与工业发展将二者串联起来……《德国天才》将成为未来很多年里的基本读物。

                                   ——《独立报》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考察,每一位著名的德国艺术家或思想家,以及那些本该更为大众所知的天才,都被收入其中。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她曾是18世纪中叶最不发达的西欧国家之一。这是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直至民族社会主义的灾难发生之前如何走向更富庶、更强大、更富有文化的引人入胜的史诗故事。

                                  ——《金融时报》

  这是一部旷世之作……这部富于思想性的著作呈现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景画卷。我们期望它可以实现目标,促进更为深入和广泛地认识那个拥有康德、贝多芬、爱因斯坦和哈贝马斯的国度。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星期日时报》

  彼得?沃森撰写1750年以来德意志长篇思想史的原因颇具说服力,那就是英国人对于纳粹主义的念念不忘使他们无视德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欢迎这部书对于另一种德国历史的介绍。

                         ——亚历山大·斯塔利特 《观察家报》

  4

  《汉学书评》

  汉学界第一流学人杨联陞先生

  中英文书评首次结集翻译出版

  他是陈寅恪的学生、余英时的老师

  汉学界第一流学人

  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

  这些书评包罗了中国文化史的全部

 评委推荐

  杨先生是站在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向西方传递,以及西方在研究中国,这个交界当中的一个节点上。以杨先生的学历、背景以及见闻,他对这个把握现在看起来兼跨两边,同时又能够把握到中间的失真、可传、可闻之处,虽然是一人之力,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二战以后汉学研究以及中国的知识过程中种种曲折和折射,这本书看上去不大,但是非常见大的一本书。

                        ——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写书评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这一门学问的现状、行情,这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杨先生的博雅,在他的书评中显露无遗。他总能在书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可能与被评者不一致的观点,并加以讨论,还能如数家珍般地概述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学者余英时称其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赞其书评“篇篇都有深度,能纠正原著中的重大失误,或澄清专家困惑已久的关键问题,其结果是把专门领域内的知识向前推进一步”。

  陈平原:“有无称职而不专权的‘警察’,是学问能否发展的关键。”

  书评,是一种寻常却又特别的学问表达。杨联陞的学识是最传统的中国百科全书的知识。杨先生自比为汉学看门人,其书评驰誉学界。如何读书,如何评论,杨先生的书评垂范后世。他最精彩的学问,多半见于他写的书评。

  本书辑录了杨联陞60余篇书评,其中40篇英文书评为首次翻译。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学史、敦煌学等领域,包罗中国文化史,显示了先生学问之博雅。如评刘若愚《中国之侠》:从中国社会史关于侠的传统到社会离心力、向心力之关联等。

 5

  《文明中的城市》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

  “世界城市”定义的全球权威

  经典之作

  一部探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阶段城市发展变迁的集大成之作。

  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二十多个经典城市案例,一部城市文明发展的百科全书,回答了城市数千年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评委推荐

  《文明中的城市》,这大概是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现实的生活,而且又很沉重,又很无奈,又逃不掉的,假如我阅读这本书,也不是为了什么知识,就是为了现代生活。

                            ——王玮 《中华读书报》总编辑

  显而易见,中国不会停下城市化脚步。中国城市化率将从50%左右提高到60%。但具体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具体发展路径。明确了发展路径,才能具体规划未来城市人口所需的基础设施与住房。

                                   ——彼得·霍尔

  城市的诞生也就意味着城市文化的诞生,城市文化随着时代的嬗变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为了生活,更别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必须确立一套基本的城市秩序。

  它们不是世俗的乌托邦,而是充满压力、冲突和痛苦的地方。那些认为它们是令人厌恶和不愉快的人能够并且会脱离他们,而进入田园牧歌般的城郊和花园城市;如果那是他们想要的,政策会帮他们实现的。城市从古至今都是不断变化的地方,是为那些能够忍受厨房高温的人准备的地方,是通过行走在街上激发人们肾上腺的地方;是肮脏的地方,有时候是利欲熏心的地方,但是绝对是值得居住、长久记忆和庆祝的地方。

  在新信息世界里,人们有望通过一个按钮来发指令,问题是这按钮在何处。

  全世界的公民与其定下了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它为人们提供了机动性以及工作、娱乐、闲暇的机会和社会契约的选择权,然而因此我们人类将付出代价,只是当时的我们并不知情。20世纪末,终于到了买单的时候;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面对现实。

  我们理应进入一个真正的城市黄金时代,一个大多数人享受空前的财富,享受他们生命中从未出现过的财富的时代,然而大多数人却被困在可怕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之中,结果就是高度的创新性与悲惨野蛮共存。

  为什么伟大的城市应该有这样的黄金时代,这些所谓的美好时代?这些黄金时代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这些燃烧得如此耀眼奇特的创新火焰发生在城市而不是在乡村?在一个特殊时期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一座忽然之间就变得极具创造性,而且是格外创新的特殊之城?为什么这些精神之花只能昙花一现地绽放几年时间,通常只有十年或者最多二十年的光阴?为什么很少有城市拥有不只一个这样的黄金时代呢?它们为何未能夺回曾经点亮其生命朝气的创意火花?

 6

  《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

  20世纪公认的古希腊史杰作

  研究古希腊史及世界古代史的必备书

评委推荐

  《希腊史》是不必说理由的一本好书。

                         ——赵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并没有什么神明昭示的行为准则。他知道他必须尊敬众神,善待父母、下属和宾客,这些是宙斯自己也加以保护的。

  死是人间荣耀生命的终结。当遗体被火葬和掩埋后,灵魂只能进入阴间。这些有关人和神的本质的观念,看来是在英雄时代的条件下形成的,它们和日后的以神怪信仰和巫祝活动为主的宗教思想及其礼仪大有区别。

  有人说,在人间黑土之上,最美好之物是一旅骑兵,一队士兵或一列舰队,我却要说那是“所爱的人”。对每个人,说明这点都非常容易。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三十余年间,希腊文明在志趣爱好上和是非判断上达到的自信程度,在智力发展方面勇于进取的精神,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这是一个充满信心的时代,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理智启蒙的时代。

 7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第一个指出罗布泊位置的地理学家

  “丝绸之路”命名者的中国奇异见闻

评委推荐

  这本书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科学角度来讲,都是一本好看的书。

                                 ——止庵 学者、作家

  特别喜欢《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现代人写旅行日记跟李希霍芬那个年代观察中国留下的记录特别不一样,他是个地理学家,所以他描述一个东西,说这是个“砂质岩”。甚至他沿着长江走,他对中国的看法有些地方读着肯定不太舒服,但是是他非常真实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是个珍贵的文献。

                          ——孙小宁 《北京晚报》人文版编辑

  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因李氏之成就,而节省吾人十年之工作时间。

                               ——著名地理学家 翁文灏

  到了这里你才发现,假如你只见识过中国的一部分,你是无法对这个国家做出判断的。

  我那北方的男仆眼见这南方的富饶以及民风的斯文,直惊得目瞪口呆。眼见他看那精致的村落和田里的物产看不足的样子,我觉得十分有趣。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近150年前在中国的考察日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当时大江南北的山川、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

 8

  《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

  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

 评委推荐

  很多哲学家预言《存在与时间》可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提并论的伟大著作。

                           ——李超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就像海德格尔自己所说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对整体人类发展的思想定位和哲学定位……将来一定是在人类的哲学史上重新定位、重新刷新的作品。

                          ——李舫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

  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9

  《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评委推荐

  我看了《怎样观察一棵树》之后实在太喜欢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极其精美,而且博物学最核心的一个词是“观察”,这是它的立学之本,它教给你一个方法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用博物学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李潘 中央电视台《读书》制片人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歌德

  大自然经得起最仔细的观察

                                      ——梭罗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

  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

  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

  水青冈的枝条?

  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此处展示的是(从左至右)黑桦、北美柿和北美圆柏的树皮

虽然银杏“果”的杏色惹人喜爱,但腐烂后就不那么招人待见了。它散发出的气味使它得名“臭弹树”

  10

  《中国乡约制度》

  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早期开拓者

评委推荐

  《中国乡约制度》是一本三十年代的书,是很薄的一本书,对传统农村的乡约制度的研究,是个再版的作品。现在我们有很多研究农村问题的,我自己家也在农村,但是真正好的作品还没有,它这里面跟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一个是面向城市,一个是面向农村,在转型过程中,这样一本书能够重新出版,让更多人知道,应该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朱学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他试验过多少次,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然而理论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体,整个实现,整个成功的时机大约也快了。

  从大体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中国农村组织,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是周以前的传说时期,第二是秦汉以后的破坏时期,第三是北宋熙宁以后的补救时期。

  作者从北宋吕氏乡约开始,详细分析了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杨开道先生撰写此书之际,正值民国时期自治运动高潮,但作者并未沉溺于对自治和民主精神的迷恋,而是立足乡土社会,指出自治组织必须自动发起、自行组织,否则难免沦为旧时保甲等行政机构。农村自治将是国家构成的条件。

来源:凤凰读书 作者:整理报道 编辑:李采虹??更新时间:2016-12-30 14:22:10【关闭

上一篇:又是艺考季 咬筷子练微笑揭秘艺考大军集训(图)
下一篇:麦家给儿子的最美家书:生命面前可理直气壮放下一切